找到相关内容11381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宋辽金夏宗教史之金代佛教的延续与道教的鼎革

    极度的兴奋与疲劳中追求一种迷离恍惚的宗教感受。由当代萨满教的活化石,我们可以推想当年金朝萨满教活动的情况。《南渡录》载宋徽、钦二宗在金朝官府中看到巫者 彩服画冠,振铃击鼓,罗列于前 ,一边跪拜,一边... ,三教理论可以在心性论上彼此打通。在这里,钟、吕的内丹术帮了大忙。道士们修炼成仙的 内丹 ,与佛教僧侣追求的 真如佛性 ,理学家们反身内省的 心中太极 本质上都是一个东西,全真道士李道纯言:释云: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50882972.html
  • 许地山的学术成就与印度文化的联系

    上面提到的《愿》,都说明他的人生哲学是积极向上的,寓崇高追求于质朴和平凡之中。正像他在《缀网劳蛛》开头写的那样:“我像蜘蛛,命运就是我底网。”[1]p180不管网是多么脆弱,也不管是在多么困难的条件下...

    薛克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05684100.html
  • 法门龙象,改革先驱——谨以此文纪念巨赞法师逝世十三周年

      法门龙象,改革先驱——谨以此文纪念巨赞法师逝世十三周年   朱哲   巨赞法师(1908—1984),精研三藏,博通二乘,才高识远,文通六国。他不但精于佛典,对先秦诸子,宋明理学和西方哲学及诗词歌赋,莫不广为涉猎,对气功和中医阴阳之说,也有很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。他一生坚持革命,追求进步,立志佛教改革,驰誉海内外。   法师原藉江苏江阴,俗姓潘,名楚桐,字琴朴。青年少年时期就具有强烈的...

    朱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21384121.html
  • 《红楼梦》空间叙事艺术

    上是我们的艺术空间,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是不一样的,我们讲虚拟,讲空白,具有一种虚拟性,追求一种灵性的东西。我们看中国书法当中,有“计白当黑”,中国书法写字,不要以为那个字与字之间,或者字内空间没有墨的...

    百家讲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374884202.html
  • 永远开放的中国美术——再论挺直民族脊梁

    发展,伴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,逐渐以追求财富、现世享受的价值观,取代了中世纪以来向往来世与禁欲主义的观念,使得欧洲走上了以坚船炮舰向海外扩张的殖民主义道路。所到之处,除对当地进行军事征服、经济掠夺外,...

    王春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13884375.html
  • 法国梅村:佛教对21世纪的响应:西方弘法经验谈

    最有帮助。   在不同的禅营中,师父都谈到家长关注的各项问题。他说,很多单亲妈妈会认为,有必要找一个男人来支持自己和孩子。但很多时,这样的追求,比起一个人身兼父职母职更为复杂。师父教单亲妈妈,要集中...

    梅村

    |佛教|弘法|教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20430284484.html
  • 佛教与教育科学

      佛教与教育科学—释印盛   前言   二十世纪以来,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, 各个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拓展,许多研究课题已慢慢接近成果与佛法理论非常吻合或相对接近, 相信今后科学的发展与佛法相契合的地方必将日益增多。   佛法与科学是一而二,二而一的。两者追求的目标都是要揭示这个世界的本质真理,而二者使用的研究方法则大不相同。佛法是向内心世界探求,注重消除人的种种烦恼,...

    印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5984639.html
  • 化解全球化过程中宗教冲突的儒学资源

    ,都是一种宗教,那么,以“修身”为根本内容,为追求“变化气质”并最终成为“大人”、“君子”、“圣贤”提供一整套思想学说和实践方式(“工夫”)的儒家传统,显然具有极强的宗教性而完全具有宗教的功能。只不过...

    彭国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0984655.html
  • 净业三福变化气质

    就像道宣律祖所说,为道制戒,佛制这个戒,是为了道业。如果这个为道之心没有出来,他就觉得持戒是束缚,很痛苦。只有我们追求生命的最高的道业,才会对我们的这种身心的烦恼进行约束。所以,持戒是为我们解脱的,...

    大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1184660.html
  • 年龙父母《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(三)

    ,有漏的世间善业和无漏的出世间善业,都有了基础。有漏的世间善业,即便是没有刻意地追求也能得到。所以说不论是暂时和究竟的安乐,都缘于皈依的缘故,所以说皈依的功德,是无量无边的,这是皈依功德当中的一部分。...

    年龙上师

    佛子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0285684704.html